鼻炎、胃炎、肠炎、扁桃体炎……几乎人人都经历过“发炎”的困扰很多时候想着扛一下、忍一忍就过去了但是又不少朋友应该也都听过“炎症得不到控制都会发展成癌症”癌症真的是炎症发展而来的吗?这句话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?
炎症是我们身体免疫系统最强大的武器之一,可随时发生于各个组织和器官。当机体遇到外界有害生物体侵袭时,会产生免疫反应来消除这些致炎因子。
有的免疫反应是清除外来“入侵者”并促进受损伤组织快速修复的,会造成炎症反应。
有的则是免疫细胞被激活后,不仅攻击外来“入侵者”,还同时攻击自身正常组织,造成自身组织炎症。
人们日常遭遇病毒感染、外部创伤、花粉过敏等的时候,都会引发炎症,常见的有鼻炎、胃炎、肺炎、肝炎、肾炎等。这些炎症会有一些常见的表现,如伤口疼痛、红肿、温度升高,还可能出现全身发热等。
炎症和感染到底啥关系
炎症与癌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。肿瘤相关的炎症能够促进血管新生和转移,使正常的免疫细胞无视癌细胞,使癌细胞对化疗和靶向治疗产生耐药。
展开剩余75%慢性炎症一直被视为是促发癌症的一个关键的风险因素,但炎症如何加剧免疫反应,最终影响癌症启动和进展的确切机制仍然不甚明确。
患上这5种炎症,千万别拖
炎症是一种常见的身体反应,有时会引发癌症。但并不是所有的慢性炎症都会癌变,比如关节炎就不会。但以下5类已有明确证据显示可进展为癌症:
1. 慢性肝炎:肝炎病毒或脂肪肝可以损伤肝细胞,引起基因突变或无菌性炎症,最终导致肝癌。肝炎——肝硬化——肝癌,常被称为“肝癌三部曲”。所以,肝炎患者一定要及时进行干预,防止发展成肝癌。
2. 慢性萎缩性胃炎:从胃炎到胃癌,一般会经历以下四个阶段:萎缩性胃炎→肠上皮化生→异型增生→胃癌。重度的萎缩性胃炎容易发展为胃癌,尤其是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。所以,一旦被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,一定要进行规范和长期的胃镜随访,请专科医生积极干预治疗,防止其发展成胃癌。
3.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:绝大部分肠炎不会癌变,不过有种肠炎需要我们特别注意,那就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,具有慢性发展、反复发作的特点,从肠炎发展为胃癌,一般会经历3个阶段:慢性溃疡性结肠炎→结肠黏膜细胞损伤→结肠癌。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人,患结肠癌的风险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,20年以上的患者癌变几率可达5%~10%。
4. 宫颈炎:宫颈发炎后,如果同时感染了人乳头瘤病毒,就有可能诱发宫颈癌。
5. 胰腺炎:急性胰腺炎如果未能彻底治愈或反复发作,就可能转变为慢性胰腺炎,进而形成胰腺假性囊肿,这是胰腺癌的前期阶段。
如何才能“抗炎”
既然知道了这些潜在的致癌因素,我们就要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慢性炎症。下面介绍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:
1. 调“动”抗炎因子:肌肉收缩时能够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和分子量较小的肌动蛋白,这些物质进入血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全身的炎症反应。因此,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,不只要做有氧运动,还要注意增强肌肉力量,身体条件允许的人也可以适当做一些负重练习。
2. 吃些抗炎食物:高脂肪、高糖、高盐食物会扰乱肠道菌群环境,诱发慢性炎症;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、烧烤等也会加重炎症反应。清淡饮食,多吃新鲜蔬果、蛋类和大蒜、生姜等能帮助抗炎的食物。
3. 保持清洁:避免接触有害物质,注意室内卫生清洁,尽可能不要用染发剂和杀虫剂,远离强酸、强碱和甲醛等化学因子。
4. 减少“压力性炎症”:背负着巨大压力会降低身体调节炎症的能力。熬夜会扰乱生物钟,诱发多种炎症疾病。学会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,每天睡够7~8小时,调节情绪,必要时应求助心理医生。
5. 定期检查:有慢性炎症的患者要有针对性地根据医生建议监测和治疗,最好每年做一次全身体检。癌症筛查能够及早发现癌前病变或癌症,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。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例,患者除了定期做胃镜,还要注意筛查幽门螺杆菌并及时治疗。
6. 不要乱用抗生素:非细菌性炎症,千万不要乱用抗生素。慢性炎症往往不是细菌引起的,要么是无菌性炎症,要么是病毒感染。即使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感染,也一定要到医院就诊,遵医嘱使用抗生素。
其实,不必过于恐惧炎症,有时它也是一种利器。目前的肿瘤免疫疗法就是受到激活炎症反应的启发而改进的。但在没有发生肿瘤的时候,还是要学会减少炎症危害健康的可能性,尽量避免慢性炎症和炎症失控。(来源:河南省健康中原服务保障中心 作者:书小言)
发布于:北京市在线配资门户论坛,恒瑞行配资,中国股票配资网在线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