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人民网-上海频道
人民网记者 董志雯
位于上海黄浦区蒙自路上的德福苑小区,建造于2002年,房龄已经20多年了。近几年,小区电梯多次出现故障,给居民出行带来了很大不便。“电梯用到一半,突然停了。两台电梯还不联动,早晚乘梯高峰时,居民们等候时间很长。”五里桥街道桥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钱姝磊告诉记者。
2024年9月,德福苑小区12台使用了22年的老旧电梯全部更新完毕,整个施工过程实现“零投诉”。与此同时,名盛苑小区也完成了16幢楼24台电梯的更新改造,创下了单小区最大体量全覆盖的纪录。
这一系列成果的背后,是五里桥街道积极探索 “五里模式”,推进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的实践。
老旧电梯“带病运行”,居民诉求如何解?
在五里桥街道,像德福苑这样的老小区不少。辖区内的94个小区里,43个小区、337台电梯都超过15年“高龄”。这些老旧电梯普遍存在零部件老化、故障频发等问题,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,居民对电梯安全的需求日益迫切。
“我家住11楼,电梯时不时会出现一些小故障,有次买菜回来电梯临时停运了近20分钟,确实让人有些着急。”德福苑小区居民王老伯对此深有体会。
然而,在推进电梯更新改造过程中,街道面临“共识难”和“资金难”的双重难题。一方面,业主对改造方式、品牌选择、资金分摊争议不断,部分业委会执行力薄弱导致议而不决;另一方面,部分小区维修资金不足或业主顾虑动用大额资金,延缓了改造进程。
为破解难题,五里桥街道构建“党建引领、三跨协同、民主协商”的工作机制。
五里桥街道联合区市场监管局、区房管局共同发力,实现“三跨协同”。区市场监管局凭借专业优势,开展电梯安全评估工作,为更新改造提供科学准确的技术支撑;区房管局则深入解读相关政策,确保改造工作有章可循,为项目推进提供坚实保障。
在民主协商环节,五里桥街道发挥 “三会” 制度的作用,通过召开听证会、协调会,广泛听取居民意见,为每个小区定制“一楼一策”的个性化方案,并采用 “阶梯式分摊”的合理资金分摊方式。同时,街道利用 “云三会” 平台,实现线上征询意见,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的参与度。
此外,街道还组建了 “党员监督小组”,小组成员全程参与施工监理和经费监督工作,并定期向居民通报工程进展,确保整个项目公开透明。在施工期间,督促物业公司全流程参与,严格把控施工质量,持续提升服务水平,保障居民在施工期间的正常生活。
“高龄”小区加梯,“拦路虎”如何破?
位于斜土路和保屯路交叉口的百花公寓,也是20多岁“高龄”小区,老旧电梯急需更换。然而,诸多棘手难题扑面而来:目前的物业是托管物业,无权动用维修资金;小区维修资金未达到首期筹集的30%,需进行续筹,但续筹方式未明确,需召开业主大会决议。业主意见分歧较大,续筹期间,居民出资意愿低。
面对着“换梯”路上的一个个“拦路虎”以及大部分居民们想换梯的苦苦诉求,区房管局、区市场监管局、半淞园路街道办事处高度重视,多次与业委会召开协调会,和居民开展座谈会,充分听取各方意见。
在各方努力下,一系列关键决策在业主大会上顺利通过。《关于十部电梯进行重大修理》《关于选聘永协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百花公寓物业服务企业》,决定拟定三菱电梯的报价方案……在一次又一次的业主大会上,这些决定和方案陆续通过,得到了居民们的同意。
方案通过后,维修资金续筹成为摆在业委会面前的最大难题。在党建引领下,居委会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,发动党员、楼组长率先垂范,积极筹集资金,并通过他们广泛宣传动员,辐射带动其余居民。这一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电梯更新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。当前,小区1号楼、2号楼、3号楼第一部电梯都已经开工,居民们将用上盼望已久的新电梯。
截至2024年底,黄浦区在用住宅电梯2914台,其中2061台使用超15年的老旧住宅电梯已实现了安全评估滚动全覆盖。2013年推进改造至今,黄浦已有166个小区701台电梯完成改造,受益居民约2万多户。
下阶段,黄浦将持续聚焦“愿改尽改、长效管理”两个关键词:一方面,通过社区宣讲、案例展示等方式把政策讲透,用协调会的方式化解矛盾,推动有安全隐患的电梯“早改快改”;另一方面,强化后续监管,用评议会形式督促物业履责,让更新后的电梯长期安全运行。黄浦将通过精细化治理,让居民们“上上下下”更便捷、更安心。
在线配资门户论坛,恒瑞行配资,中国股票配资网在线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